|
据说关注我们的 都走上了人生巅峰
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书法教育研究所
初试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47
科目名称:艺术概论
适用专业:美术学(书法)
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修订日期:2017年9月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总要求
1、理解艺术概论学科的构成、包括艺术活动、艺术种类、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
2、了解艺术活动的性质、各门类艺术的主要特征,掌握艺术创造、艺术作品及艺术接受的基本理论。
3、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观察和分析艺术现象、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正确的评价其优劣和是非。
复习考试内容
一、绪论
【要求】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以及内容、任务、研究方法等。
(一)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1.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学科性质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学科体系。
(二)学科任务
1、系统和全面的阐释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确立进步的、科学的艺术观。
2、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艺术活动的规律特点。
3、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造、接受和批评。
(三)研究方法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2、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究艺术活动的实践与发展。
3、运用艺术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二、艺术活动
【要求】
了解艺术活动的构成,理解艺术活动发生和发展的状况,掌握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对艺术的功能有基本的了解。
(一)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体统,它是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
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
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
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二)艺术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
摹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游戏说
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劳动说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总之,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2、艺术活动的发展
(1)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政治制度及思想方式、世界观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
②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种因素。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④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①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②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③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④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三)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1、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1)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2)艺术与哲学
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艺术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
(3)艺术与宗教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区别。
(4)艺术与道德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5)艺术与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6)艺术与科学
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木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读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透的内涵。
3.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四)艺术活动的功能
1.艺术活动的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
(2)审美教育功能
(3)审美娱乐功能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二、艺术种类
【要求】
理解和掌握艺术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个艺术种类的定义和特征,了解不同艺术种类的体裁的区分,了解中外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一)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3、以对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应方法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悟道、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5、从本质上将,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按照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
(二)造型艺术
1、绘画
(1)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绘画艺术的种类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2)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形式的表现;②瞬间的凝固:③丰富的意味
2、雕塑
(1)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的空间(三度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可以分为圆雕和浮雕
(2)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与技艺的统一;②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3、摄影
(1)摄影是指采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摄影特别注重纪实性,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是它的独特的造型手段。
摄影艺术包括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生活摄影、舞台摄影等。
(2)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高度的纪实性;
②主题的创造性;
③光与影的结合。
4、书法
(1)书法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主要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2)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线条与组合;
②具象与抽象;
③情感与象征。
(三)实用艺术
1、建筑
(1)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建筑根据社会需要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根据人们的审美需要可分为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3)建筑的基本特征
①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②环境的人格化体现洞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2、园林
(1)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2)园林的基本特征:
①浓缩的自然;
②综合的形式;
③意境的追求
3、工艺与设计艺术
(1)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设计艺术: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后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产品设计;②环境设计仍视觉设计。
(3)工艺与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 :
①实用与审美;
②物质与精神;
③技能与创造。
(四)表情艺术
1、音乐
(1)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
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可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以及高青、中音和低音;从歌曲角度可分为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进行曲等。器乐可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等。器乐作品可分为序曲、协奏曲、交响曲等。在演奏(唱)方式上有独奏(唱)、合奏(唱)、重奏(唱)、齐奏(唱)等。
(2)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
①情感性;
②想像性;
③多义性。
2、舞蹈
(1)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舞蹈的品种有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按出场人物的数量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
(2)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
①动作性;②抒情性;③节奏性。
(五)语言艺术(文学)
1、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
文学是以语言或文字符号作为物化手段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文学语言是指加工提炼了的人民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主体通过对语言的审美把握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
2.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1)间接性;(2)广阔性;(3)想像性。
(六)综合艺术
1、戏剧与戏曲
(1)戏剧是指以舞台演出为存在形式,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样式。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戏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唱、念、做、打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段。程式化、虚拟性是戏曲的主要审美特征,体现出高度的综合性。
戏剧的分类,按其矛盾冲突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其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独幕剧;按其表现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和舞剧。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主要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和黄梅戏等。
(2)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综合与多样是戏剧的表征;②演员行动是戏剧的基础;③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
2、电影与电视
(1)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声音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画面、声音和蒙太奇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电视属于大众媒介,既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有艺术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电视艺术与电影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既是综合艺术,又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电影的主要样式有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其中作为电影艺术最主要样式的故事片又可作进一步划分。
电视艺术主要是指电视荧屏_b播出的各种文艺作品,其中主要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音乐电视(MTV)、电视娱乐节目等等。
(2)电影与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运动的画面
②重组的时空
③科技与艺术的交融
三、艺术创造
【要求】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含义,了解艺术创造是特殊的精神生产、了解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以及创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掌握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理解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状态。
(一)艺术创造主体
1、艺术家
(1)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分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2)依照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实践活动进程的分析,可以将人类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物质生产制约和决定着精神生产的性质,同时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并且体现出与物质生产不同的特殊性。而艺术创造又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即审美的精神生产。艺术家正是从事审美精神生产的人。
2、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
(1)艺术家的修养: 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邃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3、艺术创造主体以及与艺术创作相关联的客体
(1)与艺术创作相关联的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艺术创造客体是主体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
(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这种相互交流是相互的、即主体可以影响客体、作用于客体;客体也可以影响主体、作用于主体。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
(二)艺术创造过程
1、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
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1)构思的方式及运作:①整合;②变形;③移情;④意蕴的凝结。
(2)艺术意象的形成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艺术表现
(1)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艺术传达,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2)艺术内涵的深化
①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②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他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④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三)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
1、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
(1)审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2)审美想像
①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②想像的特征:A.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B.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C.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③想像与联想: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像和联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像,想像与联想可以相互交叉与融合。
(3)审美情感
①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②情感在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像、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是推动艺术创造思维进展的内驱力;③创造主体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4)审美理解
①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②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像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性中的理性,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③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像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2、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
(1)形象思维
①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②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
(2)抽象思维
①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③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
(3)灵感
①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②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③形象思维与灵感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
五、艺术作品
【要求】
理解艺术作品的主要构成,掌握艺术作品三个层次的内涵,深刻理解典型和意境的意义,对于艺术风格、流派和艺术思潮有基本的了解。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
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伽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大小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二)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分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
(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艺术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电影语言等。
(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4)艺术语言时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的创新。
2、艺术形象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2)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3、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三)典型和意境
1、典型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2、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涵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意蕴。
(四)艺术的风格、流派与艺术思潮
1、艺术风格
(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
(2)艺术风格的特性: ①独创性;②稳定性;③多样性。
2、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1)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2)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如西方艺术史上先后出现的古典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等。
六、艺术接受
【要求】
了解艺术传播的涵义,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掌握艺术鉴赏的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
(一)艺术传播
1、艺术传播的性质
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收者,使其得到扩展。
2、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
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传播主体、艺术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3、艺术传播的方式
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方式。
(二)艺术鉴赏
1、艺术鉴赏的性质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2、艺术鉴赏的主体性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3、艺术鉴赏的过程
(1)审美期待
审美期待是指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或欣赏过程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里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审美需要,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期待视野可分为问题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文体期待即指艺术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意象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意蕴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得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2)鉴赏流程
鉴赏流程包括直觉与感知、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
①直觉与感知 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几棵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经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②体验与想象 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③理解与创造 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求。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式再创造的结晶。
(3)审美效应
①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②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③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三)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的性质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
2、艺术批评的形态
在艺术批评史上出现过多种批评形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社会批评,如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
(2)传记批评,如19世纪法国圣。佩韦从研究作者人手去解释作品。
(3)心理批评,如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
(4)文本批评,如20世纪法国符号学者罗兰。巴尔特运用符号学方法研究作品本身。
(5)读者批评,如20世纪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和伊瑟尔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3、艺术批评的功能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
(3)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绪论 约1%
艺术活动 约22%
艺术种类 约18%
艺术创造 约22%
艺术作品 约19%
艺术接受 约18%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19%
填空题 约15%
简答题 约33%
论述题 约33%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3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20%
《中国书法史》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76
科目名称:中国书法史
适用专业:美术学(书法)
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修订日期:2017年9月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书法史的发展脉络,明确各个时期书法的发展演进,并对不同书法的特点和重要代表书家、书法作品有清晰地把握。考察考生对书法作品的品鉴能力以及对书法与中国文化深层关系的理解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宋代、元明、清各个时期的书法发展状况,字体演进状况;
2、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书家、书法作品、书法现象书法风尚。
具体内容如下:
先秦书法:
1、商代书法:商代盛行金文、甲骨文,金文多象形作装饰之用,甲骨文风格丰富多彩,是商代书法的精华,是改造“原型”引发书体演进的开端。2、西周书法:西周时期大篆书体形成并渐趋精美,其典范美不仅表现在书体自身的楷模价值上,而且表现在对文字使用的社会心理、书体分工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和美学意义等方面。西周的金文彰显王者之雅与诸侯国的四方之风,各具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东南各诸侯国书法:东南各诸侯国的书法艺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春秋早中期,大篆开始衰落,大都出现带有地域性历史文化色彩的独立发展的倾向;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美化装饰文字形体的风气大盛,自南向北推进;战国中晚期,“草篆”泛滥,冲击正体铭文。
4、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书法:秦国书法分为金文大篆(《史籀篇》为代表)、刻石大篆、草体篆文、简牍墨迹等;秦文篆书发生隶变,书体上表现为笔势的变化、出现超长笔画,新的笔顺,笔画连结方式、位置关系的变化,新的体态样式;字形结构上表现为省略合并笔画的一般性简化和省略合并笔画的特殊性简化。
5、秦代书法:秦统一文字为小篆,使文字的使用更加规范。秦书八体指的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秦代重要书家李斯,主要刻石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秦代书法还有权量诏铭书法等其他形式。
两汉书法:
1、两汉的简牍:两汉时期有完善的简册制度,出土了大量汉简,简牍书法较为成熟,风格多样,篆隶、古隶、隶书、章草、草书皆有,居延汉简、敦煌汉简都是代表。
2、西汉的铭刻书法:铭刻书法主要分为刻石、铜器、印章、砖瓦几种形式。石刻有碑碣、摩崖刻石、墓志铭、石经等,多是篆书和隶书。铜器铭文多挺拔峻险。印章以铜、玉印居多,以篆书为主,且形式、风格、变化多样。砖瓦铭文如饰墙砖和墓志砖等,主要书体是富有装饰意味的篆书和隶书。
3、东汉的碑刻:东汉碑刻中以隶书碑刻数量最多,如《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等等。东汉碑刻的质量极高,名碑较多,如《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熹平石经》等等。东汉碑刻中画像题记、木质、崖墓题记等小品刻石文字数量居多。
4、汉代的书法家:包括各有风范的士大夫书家(扬雄、陈遵、刘睦、曹喜、杜操、崔瑗、蔡邕、王次仲、邯郸淳等)、专精草书的西州书家(张芝、张昶、罗晖、索靖等)、工鸟篆八分的鸿都门学书家(师宜官、梁鹄为代表)。
魏晋南北朝书法:
1、魏国书法:具有两面性,既承袭东汉流风,又有变异和发展。出现洛下新风,但魏国的篆书和隶书仍然占据主流。主要书家有曹丕、曹植、邯郸淳、韦诞等。
2、吴国书法:吴国偏守江南,学风相对保守,书风也不同于中原地区。主要书家有葛洪、皇象、张昭等等。重点掌握吴国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代表作品。
3、锺、卫书法:锺繇书法的书体、书风及影响;卫氏书学学术面貌、书学面貌、书法地位;锺、卫书法的比较主要表现在书家背景、书体、书法分野书风这几个方面。
4、西晋书法与书家:重点掌握西晋的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各个书体的代表书家及书法作品;概括总结西晋书家擅长的书体与书风影响。
5、王羲之书法:生平事迹、书法师承、王羲之的书艺、王羲之的“今体”成就。
6、王献之书法:生平事迹、书法师承、王献之的书艺。
7、南朝书法:南朝书法,继承东晋的风气,主流书风为二王,书家大多擅长隶书、草隶、篆隶三种,此外还有散隶等杂体书法。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喜好书法。
8、十六国时期书法:重点掌握此时期隶书、楷书、行书的特点及主要书家、书风。
9、北魏书法、书家及书风的演变:大致分为北魏初期、平城时期、洛阳时期、北魏后期。
隋唐书法:
1、初唐书法:重点掌握初唐主要书家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2、盛中唐书法:书法出现繁荣、鼎盛,书体形式多样,篆、隶、楷、行、草,均有发展。篆书有李阳冰,行书以李邕最为见长,楷书有颜真卿、徐浩,草书有张旭和怀素。
3、颜真卿:掌握其生平事迹、书法艺术以及颜书对后世的影响。
4、晚唐书法:重点掌握柳公权和柳宗元的书法。
5、五代杨凝式:杨凝式的生平、书法风格及代表作。
宋辽金卷:
1、北宋前期的书法:延续晚唐五代书风,呈现随波逐流的纷乱局面。
2、北宋中期的书法:了解该时期的主要代表书家,欧阳修、蔡襄、石延年、唐询、苏舜钦、文彦博、韩琦、刘敞等。
3、北宋后期的书法:“尚意”书风勃兴表现为苏轼的“尚意”书风、书法理论;黄庭坚的书法创造、书法理论;米芾集古出新,形成自己的独特书论。
4、南宋前期的书法:复古与因循之风蔓延。
5、南宋中期的书法:掌握主要书家及其书学著作。如中兴四大家: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
6、南宋后期的书法:南宋末期书法气息奄奄,掌握主要书家;掌握两篇书论,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赵孟坚《论书法》。
7、辽金书法:了解辽代书法与金代书法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元明书法:
上篇 元代书法
1、元代的书坛领袖赵孟頫:掌握三方面的内容,赵孟頫的生平及书学思想、赵孟頫潇洒秀逸的书法艺术、赵孟頫书法的影响;
2、复古思潮影响下的元代书法:元代前期,鲜于枢、邓文原等复兴晋代书风;元代中期,虞集、柯九思、揭傒斯、康里巎巎等奎章阁书家受赵孟頫影响,崇尚复古书风;郭畀、张雨、钱良佑、朱德润等赵派书家群继承赵孟頫提倡的魏晋书风。
3、元代的少数民族书法家:元初的耶律楚材,中期的贯云石、康里巎巎,后期的泰不华等都是杰出的代表。
下篇 明代书法
1、吴门书派:了解吴门书派的崛起、代表书家(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影响。
2、明朝中期的其他书家:唐寅、王守仁、丰坊。
3、董其昌与云间书派
清代书法:
1、帖学与碑学的转换:碑学帖学乃书法的不同风格,清代是帖学与碑学的转换时期。受馆阁体的影响,清代初期帖学盛行;乾嘉两朝是清代帖学书法的鼎盛时期;乾嘉以后,碑学理论兴起,帖学流于单调僵化,主流书风逐渐转为碑学。
2、碑学的完善与发展:阮元于嘉庆年间《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倡导北朝碑版石刻;包世臣响应阮元的碑学倡导,通过对北碑的考察,结合自己的学书实践,总结归纳出北碑的规律和技法,在创作技法和审美标准上都突破了帖学的法则,不断完善碑学理论,使碑学主张个更加丰满更加具体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何绍基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论书力主南北分派、北碑南帖之说,抑帖扬碑,全面批判否定帖学,促进碑学的进一步发展。清代金石碑刻的搜访与鉴藏、生宣纸、长锋羊毫的广泛运用都为碑学发展提供了条件。
2、3、碑派书法的鼎盛时期:清代末期,碑派书法发展到鼎盛时期。金石学研究的深入拓展了碑派书法的领域。碑学开始进入一个由广泛收集、品评、著录向深入研究、归纳、总结转变的新阶段。创作实践方面,清末民初的书坛,帖学书法衰微,碑学书法占主流,代表书家有杨守敬、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郑孝胥、李瑞清、罗振玉、章炳麟等等。
4、清代的书学:呈现三个特点,即帖学观点的延续和转变,求新尚奇主张的出现以及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题型结构:
1、概念题
2、简答题
3、论述题
复试
《古代书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古代书论主要论述历代书法技巧,阐释书法发展历史,是学习书法的必备内容。《历代书法论文选》系书学专著中的典范,以书论的形式论述了自汉朝至清代年间的重要书家、经典书作、主要书法现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古代书法论文中的书法观点,重点关注书论名篇,经典书论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能够结合书法历史知识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将书论运用到书法创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考试内容
赵壹(东汉光和年间辞赋家)
《非草书》:专抨击草书。其时草书渐行,赵壹欲仍返于仓颉、史籀,此事势所不许。
故其文虽传,其说终不能行。
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笔论》:论述书者应有的精神状态;
《九势》:论述运笔规则。
羊欣(南朝宋书法家)
《采古来能书人名》:编中列自秦至晋能书者凡六十九人。
虞龢(南朝宋泰始年间书法家)
《论书表》:叙二王书事、当时搜访名迹情形、所得字数并编次二王书及羊欣书卷帙、
旁及纸墨笔砚所宜凡数千言。文气不一贯,疑有脱简。
江式(后魏书法家)
《论书表》:述其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
袁昂(南朝梁书画家)
《古今书评》:为奉勑品评之作,凡二十五人,而特推崇张芝、钟繇、二王。
萧衍(梁武帝,长于文学,善乐律,并精书法)
《观锺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品评书法技巧和钟繇、王
羲之的艺术成就及其特点。
庾肩吾(南朝梁书法评论家、文学家)
《书品》:载汉至齐梁能真、草者一百二十三人,分为九品,每品各系以论。
释智果(隋仁寿年间书法家,能书)
《心成颂》:分析字的结构。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博学善文辞,尤工书法,亲承智永传授)
《笔髓论》:兼论用笔法及行草各体书写规则。
《书旨论》:简述书体源流变化。
李世民(唐太宗)
《笔法诀》:论书写时应有的精神状态及用笔点划规则;
《论书》《指意》:提倡骨力,务求神气;
《王羲之传论》:推崇王羲之书成为书法正宗。
孙过庭(唐垂拱年间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书谱》:我国书法史上的著名书学论著,阐述正、草二体书法,见解精辟。但词
藻过甚,易将字意掩盖。
李嗣真(唐代书画家)
《书后品》:于前书论不同,上上品之上更列逸品,在九品之上,此为独创。
张怀瓘(唐代开元时书法家、书法评论家)
《书议》:品评真、行、章、草四体各家等第,兼论各体作法;
《书估》:评估书至价值,乃游戏之作;
《书断》:录古之书体及能书人名,各述其源流;
《文字论》:述作者与人论书;
《六体书论》: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
《评书药石论》:认为书之棱角与脂肉,皆是弊病。
窦 臮(唐代天宝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述书赋》:评论历代书家。
窦蒙(唐代书法家,字子全,窦臮之兄)
《述书赋注》、《述书赋语例字格》:有助于理解《述书赋》。
蔡希综(唐代天宝书法家)
《法书论》:自述家世及诸家书法授受渊源,而归本在用笔。
徐浩(字季海。唐代书法家。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著有《论书》(又称《法
书论》)1篇。)
《论书》:此文是徐浩用来教育子孙的家训,所以言辞肯切,循循善诱。
颜真卿(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
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此书始叙请教笔法的经过,次叙张长史以问答的形式传
授笔法,终述古今书法异同。
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茶圣”、“茶神”)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提出了“坼壁路”、“屋漏痕”这些著名的概念。
韩方明(唐代贞元年间书法家)
《授笔要说》:前叙笔法传授,后言执笔五法。大抵唐以前作书,颇重执笔之法,
故言者较多。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并不可靠。
林蕴(唐代元和年间人)
《拨镫序》:述“推”“拖”“捻”“拽”“四字法”。
韩愈(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送高闲上人序》:评述张旭治草书之术。
释亚栖(晚唐书法家,喜作字。)
《论书》:强调推陈出新,“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论书》:包括苏轼《论书》、《论古人书》、《自论书》等论述书法的材料。
朱长文(宋代书法家)
《续书断》:把唐宋时期的书家按照上、中、下(神妙能三品),一一评论。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画理论家,书画自成一家。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
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精于鉴别。)
《海岳名言》:皆作者平时论书之语,反映出作者的书学美学思想。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
《续书谱》:《续书谱》共20则,今存18则,即: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
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
脉、书丹及其他2则。各则内容多结合他自己书学的体会,议论精到,所以为历来
书法家所重视。
陈思(宋开庆年间书法家)
《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辑录了秦、西汉、东汉、魏四朝书家有关用笔法,主要是
李斯、萧何、蔡邕、钟繇四人论用笔法内容。
陈绎曾(元代书法家,真、草、篆、隶俱通习之,各得其法。)
《翰林要诀》:分十二章:十一变法,十二法书。各法中俱立种种名目,有本于前
人者,有其自创者。前人论书颇以此书为重,也有以为此书涉于繁琐,徒令学者目
眩神昏不知所主。姑备一说,未可墨守。
丰坊(明嘉靖年间书法家)
《书诀》:论学书之法,尤其注意篆籀。
项穆(明代万历年间书法家)
《书法雅言》:以晋人为宗,而排苏轼、米芾书。
董其昌(明代书画家)
《画禅室随笔》:论书部分包括论用笔 、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等节。该书论书
主张巧用笔墨,强调结字,临帖重在领会其精神,提倡“以意背临”。
冯班(清初诗人,擅长书法,尤精于小楷,)
《钝吟书要》:评论前代书法家及其作品的优劣得失、记述自己学习书法的心得等。
此书是杂记性质的短论,言简意赅,其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笪重光(清朝著名书画家)
《书筏》:28则,综论笔法、墨法、布白、风韵等几个方面,论述都较重要,文辞
简明扼要。
宋曹(清初顺治年间书法家)
《书法约言》:总论2篇,答客问书法1篇,论作字之始1篇,论楷书、行书、草
书3篇。认为书法的笔意贵淡雅,不贵艳丽;贵流畅,不贵紧结;贵含蓄,不贵显
露;贵自然,不贵做作。说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钱泳(清代书法家,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
《书学》:阐述对篆隶书体、六朝与唐人的书法的看法,赞同阮元的南北书派观点。
阮元(清代学者、书法家)
《南北书派论》:探索书法演变源流较为详尽。
《北碑南帖论》:论述述北碑南帖的不同特点和南北书风的差异,极力鼓吹北碑。
包世臣(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艺舟双楫》:包括论述作文、作书两部分,是《安吴四种》之一,对中国近代书
坛影响很大。作者论书一反清代书坛对赵孟頫、董其昌的偏爱,大力提倡碑学,对
改变清代书法风气具有重要影响。
刘熙载(清代文学家)
《艺概》:全书共6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
概》、《经义概》,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
特征、表现技巧和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
周星莲(清代道光年间书法家)
《临池管见》:论行楷法则,凡三十一条。
朱和羹(清道光年间书法家)
《临池心解》:凡五十九条,述学习书法法则。
康有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领袖)
《广艺舟双楫》:全书6卷20章,叙目一篇,各章之间的联系,大致说来,卷一、卷二是讲书体源流的,卷三卷四是评论碑品的,卷五卷六是讲用笔技巧、书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书写要求的,全书的涉及面很广,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论述或评价。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题型结构:
1、概念题
2、简答题
3、论述题
同等学力加试
1.《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掌握古代汉语的标点、翻译、运用等基本技能。
二、考试内容
1、汉字:
汉字的构造、 汉字形体的发展、六书、声符、义符;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常见汉字的结构分析、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2、语音:
反切、韵、韵母、韵例、韵部;
双声、叠韵、通假、叶韵、平水韵、上古音的声纽、韵部中古音的声母、韵母;
《诗经》韵例、常见的通假字及其本字、格律诗的格律;
3、词汇: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偏义复词;
词的本义、词的引申义、词的假借义;
训诂、注疏、 正义、传、笺;
衍文、脱文;
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引申的规律;
古注的体例、古注的内容;
常见词义的分析、常见同义词的辨析;
常用工具书的介绍、古汉语经典名著的解释;
4、语法:古代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词类的活用、古代汉语常用句型的辨识、语法分析;
5、翻译:对文选中中等难易程度的文言文进行标点、翻译及语言分析。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题型结构:
1、概念题
2、简答题
3、论述题
2.《中外美术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文化背景,掌握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风格流派、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理论,对艺术史上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具有基本的分析鉴赏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中国美术
1、史前美术
中国美术的开端:
旧石器时代美术,包括美术的起源、美术的早期形态;
新石器时代美术,包括雕塑、绘画、工艺、建筑等。
2、夏商周时期美术
青铜工艺:青铜器的发展、演变、造型、装饰;
其他门类工艺美术:玉器、骨牙、丝织、漆器、陶瓷;
雕塑:青铜雕塑、石雕、陶塑、玉雕、木雕;
绘画:装饰性绘画、战国帛画;
书法: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时期书法;
工艺:陶器、玉器、漆器、其他工艺。
建筑。
3、秦汉时期美术
绘画:壁画重点掌握宫室殿堂壁画与两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画像石和画像砖,如掌握山东、苏北、南阳以及陕北画像石的特点;
书法:秦汉书法遗迹、秦汉书法家;
雕塑:宫苑雕塑与陵墓雕刻、秦兵马俑、两汉时期的俑、匈奴以及滇族的青铜雕塑;
工艺美术:金属、丝织印染、漆器、玉石、陶瓷工艺;
建筑。
4、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绘画:魏晋时期绘画、南朝绘画、北朝绘画,代表性画家与传世作品、画史画论;
石窟壁画:莫高窟壁画、克孜尔石窟壁画;
书法:三国西晋书法、东晋书法、南北朝碑刻、代表性书法家、代表性的书法理论;
雕塑:云冈石窟造像、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北朝造像、莫高窟北朝彩塑、炳灵寺和麦积山造像、寺庙造像、陵墓雕刻、陶俑、雕塑家;
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漆器工艺、丝织工艺。
建筑。
5、隋唐时期美术
绘画:人物画、山水花鸟和鞍马画,壁画,石刻画像;画家与传世作品、画史画论;
书法:隋代书法和初唐四家,楷书和草书的创新;
雕塑:陵墓雕刻、石窟雕塑、寺观雕塑、陶俑、宗教雕刻、雕塑家;
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金属工艺。
建筑。
6、五代两宋时期美术
五代绘画:五代人物画、五代山水画、五代花鸟画,五代壁画,五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北宋绘画:宋代前期山水画、花鸟画,宋代文人画的发展、宋代宫廷绘画、北宋风俗画;
五代绘画:南宋绘画、人物画、花鸟画;
辽金绘画:辽代绘画、金代绘画;
书法:五代宋初的书法、宋代四家、南宋书法诸家;
雕塑:宗教雕塑、殿堂陵墓雕塑,俑、砖雕及玩赏雕塑;
工艺美术:陶瓷工艺、丝织印染、玉石牙角雕刻、漆器工艺。
7、元代美术
绘画:元初绘画、元四家、元代中后期绘画、壁画和版画;
书法:元代中后期书法的发展,代表书法家赵孟頫及鲜于枢;
雕塑:佛教雕塑、道教雕塑、陶俑和杂剧砖雕,阿尼哥与刘元。
8、明清美术
绘画:壁画、版画、年画以及代表性画派画家的传世作品;
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建筑与雕塑:建筑、雕塑;
工艺美术:陶瓷、织绣印染、漆器、玉器与金属工艺、家具与其他。
9、近现代美术
中国画:民国初年的中国画、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中国画;
西画:西画东渐、新兴的美术教育;
版画、连环画、漫画及年画;
美术领域的思想论争: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画革新的舆论及其论争、西画领域的两次论战;
书法;
建筑;
雕塑与工艺美术。
(二)外国美术
1、原始、古代美术:
原始美术、古代埃及美术、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古代罗马美术
2、欧洲中世纪美术
早期基督教美术、拜占庭美术、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德国文艺复兴美术、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法国文艺复兴美术
4、17、18世纪欧洲美术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17世纪荷兰美术、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17-18世纪法国美术
5、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19与20世纪初的法国雕塑、19世纪德国美术、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18-19世纪英国美术、19世纪美国美术、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19世纪东欧诸国绘画
6、20世纪美术
西方美术、苏联美术
7、亚洲美术
伊朗、印度、东南亚、日本、朝鲜
8、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
非洲黑人美术、拉丁美洲古代美术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题型结构:
1、概念题
2、简答题
3、论述题
美术与设计学院
09书法理论与创作:
一、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书法范畴内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能灵活运用书法理论知识进行相关方向(书法理论与创作)的美术教育、鉴赏、批评的能力,具有相关书法理论创作与评析的实践能力。能够根据提供的主题,熟练运用书法艺术创作方法,进行相关要求的创作实践。附加不少于800字的书法创作理论阐述。
二、考试内容
1. 学科范畴内美术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结合的基本原则。
2. 具有美术教育理论基本内容及发展趋势的批评能力。
3. 熟悉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
4. 注重美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结合。
三、试卷结构
(一)题型结构:
1、创作(100分)
2、创作阐述(50分)
(二)表现形式:
1、单色表现
2、工具:软笔、水性笔(自备)
(三)考试时间:3小时
《中外美术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理清中外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中外美术史的重要史实与现象,能够对重要的美术史现象进行独特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灵活运用。
二、考试内容
1、在中外美术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在中外美术史上关键阶段的代表人物。
3、在中外美术史上重要的历史性代表画作。
4、在中外美术史上重要的画作及创作观念、方法。
5、对中外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画家及作品的评析品鉴。
三、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
1、填空2、词语释义3、作品赏析4、论述
复试
《素描》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全面掌握素描的造型能力与技法表现,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素描技法表现对象作品具有一定素描艺术表现力
二、考试内容
1)人物写生或创意素描
a)构图完整
b)造型准确
c)形象刻画生动准确
d)能够熟练运用素描技法来表现对象
三、卷面结构
题型结构:素描或创意素描
方向七: 09书法理论与创作
一、考试要求
掌握美术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美术专业理论的发展概况,并且能灵活运用,进行相关方向(美术教育、美术理论、设计理论、艺术品鉴赏与拍卖、书法)的创作与评析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美术教育、美术理论
A、中、外国美术史
B、创作能力与理论评析
2)设计理论
A、中、外国美术史
B、创作能力与理论评析
3)艺术品鉴赏与拍卖
A、中、外国美术史
B、创作能力与理论评析
4)书法
A、中、外国美术史
B、创作能力与理论评析
三、试卷结构
论文撰写
加试
《速写》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能够正确使用绘画工具描绘人物。构图合理、动势准确,人物特征表现明确,形态表现符合绘画规律。
二、考试内容
人 物
1、对象:男、女
2、年龄:青年男女、中年男女
3、动态:站、坐
三、试卷结构
图绘其中性别、年龄、动态其中之一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理清并掌握关于艺术的相关词义、艺术的发生、发展,掌握艺术家创作的规律,能正确评鉴分析艺术作品。
二、考试内容
1、关于艺术的特征。
2、关于艺术的发生发展。
3、关于艺术家与艺术作品。
2、关于中外艺术史关键阶段的代表人物。
3、关于中外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
4、关于艺术创作的观念、过程、方法。
5、关于艺术作品的评鉴分析。
三、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
1、填空2、词语释义3、作品赏析4、论述
和努力都不被辜负!回应,愿每一份坚持愿人生的每一个期待都有专业考研书法公众号:考研书法
中国书法考研第一资讯平台 |
|